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 实习生 李蕾
不缺吃不缺喝,可缺电,暴雨冲刷过后的郑州市金水区中心敬老院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好几天。如今当河南日报记者将求助信息传递出去后,爱心人士“挺胸而出”,问题解决了。
一场罕见的强降雨,让郑州众多地方的生产生活陷入“瘫痪”,位于郑州市东北角的金水区中心敬老院也不例外。“院里生活有120多位老人,都在平层的生活区居住。7月20日那天雨越下越大,到晚上我们看事情不对,就连夜冒着大雨转移老人们到另一个居住区的3楼了。”该敬老院院长高红云说。
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是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区了,可敬老院处于低洼地,再加上暴雨不停,一时成了泽国,浑浊水面里,矗立找着被淹没了地基的房子,茫茫一片看不到地面。敬老院积极展开了自救,志愿者得到消息也陆陆续续过来帮忙,生活最紧张的吃喝问题得到了解决。
可是,自7月20日当晚断电,到现在没通电。高红云说,供电停后敬老院只能靠自备的发电机发电,几天下来,柴油也告急了,要是连柴油也供应不上,那就又危机,因为没电就没法抽水,也没法做出可口的饭菜。
求援信息通过一些渠道传到了记者手里,当救急信息又发出,五大名窑艺术博物馆的创始人刘占永“接招”了,说柴油他供应。
原来,他正在粉丝群里搞拍卖活动,并且告诉粉丝们,要将拍卖的货款全部捐出来,帮助河南这次大雨中受灾的群体。一呼百应,粉丝很买账,他也立马行动,和敬老院联系又和加油站联系,商量购买柴油运送的细节事宜。
各方面都挺顺利,7月23日晚上,足够发电机用好长时间的一批柴油送到了敬老院。高红云说,这些天来,志愿者不断向敬老院运送东西,我们很感动,老人们的生活也都有保障,更感谢刘先生送来的这批柴油,解决了敬老院这次灾情面临的最后一个难题。
发电机突突声中,夜里的敬老院里灯火通明。吃过晚饭的81岁老人边松说,这几天来都是工作人员在忙乎,老人们的生活没收啥大的影响,挺好。
编辑:陈鑫